《古文观止·石碏谏宠州吁》译文与赏析

石碏谏宠州吁

石碏谏宠州吁

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

【题解】

西周时期奉行嫡长子继承制,庶子必须服从长子,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问题,稳定社会的秩序。卫庄公宠爱庶子,为以后家族的政治动乱埋下了隐患。因此,石碏便向卫庄公提出劝谏:教子以义方,防患于未然。

【原文】

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[27],曰庄姜。美而无子,卫人所为赋《硕人》也[28]。又娶于陈,曰厉妫,生孝伯,蚤死。其娣戴妫生桓公[29],庄姜以为己子。公子州吁,嬖人之子也[30]。有宠而好兵,公弗禁,庄姜恶之。

【注释】

[27]卫:国名,姬姓,在今河南淇县一带。齐:国名,姜姓,在今山东北部、中部地区。

[28]《硕人》:出自《诗经·卫风》中的一篇,是歌颂庄姜美丽的诗篇。

[29]娣:古代诸侯嫁女,常常妹妹随嫁。

[30]嬖(bì)人:指宠妾。

【译文】

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夫人,名叫庄姜。她的容貌很漂亮,却没有生子,她就是卫国人作《硕人》诗赞美的那个人。卫庄公又从陈国娶了一位夫人,名叫厉妫,生了儿子孝伯,很早就死掉了。跟她陪嫁来的妹妹戴妫又生了桓公,庄姜便把恒云当做自己的儿子来抚养。公子州吁,是庄公宠妾所生的儿子,很得庄公的宠爱。州吁喜欢玩弄兵器,庄公却不阻止,庄姜因此很讨厌他。

【原文】

石碏谏曰:“臣闻爱子,教之以义方[31],弗纳于邪。骄奢淫佚,所自邪也。四者之来,宠禄过也。将立州吁,乃定之矣;若犹未也,阶之为祸[32]。夫宠而不骄,骄而能降,降而不憾,憾而能眕者[33],鲜矣。且夫贱妨贵,少陵长,远间亲,新间旧,小加大[34],淫破义,所谓六逆也;君义,臣行,父慈,子孝,兄爱,弟敬,所谓六顺也。去顺效逆,所以速祸也。君人者,将祸是务去;而速之,无乃不可乎[35]?”弗听。其子厚与州吁游,禁之,不可。桓公立,乃老。

【注释】

[31]义方:为人行事的规范。

[32]阶:阶梯,引申为导引、酿成。

[33]眕:克制,安定。

[34]加:欺凌、侵犯。

[35]无乃不可乎:恐怕不可以吧。

【译文】

卫国大夫石碏劝谏庄公说:“我听说爱自己的儿子,就应该以正确的礼法来教导约束他,不让他走上邪路。骄傲、奢侈、淫乐、放荡,都是邪恶的根源。这四种恶习的产生,是宠爱、得益过分的缘故。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,那就要赶快确定下来;如果还没有确定,又如此溺爱他,这样做会逐步酿成祸乱。受宠爱而不骄傲,骄傲而能受压制,受了压制而又不怨恨,有怨恨而又能忍耐,这样的人太少了啊。况且,低贱的妨碍高贵的,年少的欺凌年长的,疏远的离间亲近的,新来的挑拨旧有的,权势低的超越权势高的,淫乱破坏道义,这就叫做六逆。国君行事合乎道义,臣子服从命令,父亲慈爱儿子,儿子孝顺父亲,哥哥爱护弟弟,弟弟敬重哥哥,这就叫做六义,舍弃顺礼而效法逆礼,这就是招致祸害的根由。作为国君应该致力除掉祸害,现在却加速祸害的到来,这样做恐怕不可以吧?”庄公不听其劝谏。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交往,石碏加以阻止,但石厚不听从。于是等到卫桓公即位,石碏就告老还乡了。

【评析】

本文开门见山,直击主题。石碏针对卫庄公宠爱州吁,放任州吁骄奢放荡,因此他提出“爱子,教之以义方”为教子之法,点明了邪路、骄傲、奢侈、淫乐、放荡都是邪恶的根源。接着从“六顺”、“六义”为绝患之本,分析了庄公过分宠爱庶子的行为不符合礼法和伦理道德规范,以致贻祸于后代。

全篇重在“谏”字,说明作为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教导子女。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常情,但是过分的溺爱则容易使孩子走上歧途。教育孩子的关键就在于:自己要明白规则,更要让孩子明白规则,宠爱有一定范围,超出了感情的范畴,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