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山松《宜都记(节选)》原文,注释,译文,赏析

袁山松:宜都记(节选)

袁山松

自西陵溯江西北行三十里入峡口,山行周围隐映,如绝复通,高山重障,非日中夜半,不见日月也。

西陵江南岸,有山,其峰孤秀,从江中仰望,壁立峻绝。人自山南上至其岭,岭容十许人。四面望诸山,略尽其势。俯临大江,如萦带焉;视舟船,如凫雁矣。

峡中猿鸣至清,山谷传其响,泠泠不绝。行者歌之曰:“巴东三峡猿鸣悲,猿鸣三声泪沾衣。”

《宜都记》,亦称《宜都山川记》,是东晋袁山松(一作袁崧)任宜都(今属湖北)郡守时所作。原书已散佚,从唐代开始,陆续有人辑其佚文。欧阳询《艺文类聚》、徐坚《初学记》、陶宗仪《说郛》等均有辑文。这里所选的三段文字,即参校各本辑文整理而成的。

《宜都记》是较早的一部以记述山川为主要内容的地方志。其中对长江三峡的描写尤为精绝,为盛弘之《荆州记》写三峡所本,后又经郦道元加以扩充丰富,写进《水经注》。

本文的第一段,写西陵峡一带水道弯曲,山川隐映,如绝复通,两岸重峦叠嶂,峭壁陡立,高山夹峙,一江中流,如非日中不见太阳,如非夜半不见月亮。这一段纯是写景,用笔筒括而又十分生动。“山行周围隐映,如绝复通”两句,尤为妙绝,既是实景,又是亲身体验,颇有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韵味。而“高山重嶂,非日中夜半,不见日月”三句,则直接为盛弘之《荆州记》所本。及至郦道元《水经注》已经写成:“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,自非停午夜分,不见曦月”了。盛弘之、郦道元在描绘三峡山水雄奇清美方面,比袁山松写得具体,也很有意境美。可是他们却都没有写及三峡山水隐映,“如绝复通”的变幻美,所以他们虽然丰富了袁山松模山范水的文字内容,但也有不及他的地方,这大概是不同的山水审美眼光所使然吧。

第二段写西陵峡体势高峻耸秀的景色。先写江中仰视,只见“壁立峻绝”,江天一线,幽奇险绝。次写登山远眺,纵览群山,境界雄阔。最后写俯视大江,万里巨流,细长萦回如带,那江中的舟船,也变得很小了,象是飘浮在水面的凫雁,衬托出山势的高耸。语言凝炼,摹写真实。写仰视、回望、俯临,也极有层次。

第三段写西陵峡的猿声。“峡中猿鸣至清,山谷传其响,泠泠不绝”三句,描绘猿声的清异和山谷传响,哀转不绝的声韵,极富文学情思。也许,作者舟行江中,正体验着羁旅客愁的孤凄生活,故而三声猿啼,勾起的是一片凄凉心情,这恰是古代游子闻猿啼而悲的共同心态,因此才引述行者之歌说:“巴东三峡猿鸣悲,猿鸣三声泪沾衣。”在这里,清奇的山水、清异的猿啼和人的清冷的心境,互相融合,化而为物我同谐共振、情景水乳交融的意境,显现出三峡风光在人心中所唤起的特殊的美感。正由于袁山松捕捉到了这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峡猿哀啼的奇音异响,写出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感受,所以盛弘之《荆州记》、郦道元《水经注》都仿效他的手法,将这段文字写进自己的作品,只不过在语辞上稍作更动罢了。

《宜都记》以文学的笔调写三峡山水之美,应该说是具有开创性的。虽然全文已散佚,但从仅存的这几段来看,也足以说明作者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,其审美眼光、文字技巧都是相当高明的。唯其如此,才为后人所称引,成为摹写三峡山水的范本。